2017年11月12日这一天随着人们对雨水的期盼结束了。经过一天的劳作,大部分人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了家中。家人欢聚一堂,喝着茶水,品着甜点,谈笑风生。
钟表指针指向21:48分,顿时一片歇斯底里的嘶吼声瞬间打破了这种祥和的气氛。对,地震来了!
伊朗当地时间2017年11月12日晚22:00点,伊朗西部发生了一场大地震,这不仅令所有伊朗人悲痛不已,而且也牵动着全世界所有自由者和友人的心灵。事件发生后,世界各地的人们纷纷向伊朗人民表达慰问和哀悼。
伊朗和伊拉克的交界处和克尔曼沙赫省在这一天发生了里氏7.3级地震,震源深度11公里,伊朗方面共造成435人遇难,7817人受伤。土耳其东南部,甚至科威特和沙特北部均有震感。此次地震是2017年世界上最为惨重的自然灾害。
伤亡最大的是卡斯尔-希林,萨波勒—扎哈布和苏拉塞-巴巴贾尼三个城镇,数万座住宅在震中倒塌,基础设施严重受损。新闻来源宣布,至少有70000人失去了家园。
克尔曼沙赫省位于伊朗西部,面积24万6417平方公里。北面与库尔德斯坦省为邻,东面与哈马丹省接壤,南面与伊拉姆省及洛雷斯坦省交界,西面连接伊拉克。克尔曼沙赫省原称巴赫塔兰省,1996年改名为克尔曼沙赫省。
克尔曼沙赫省(原称巴赫塔兰省)位于扎格罗斯山脉中央,是远古时期最早载入历史的地名之一。约9000年前,随着地球变暖,第一批人类走出了山洞,开始在洞外生活。这个地区的居民就是古伊朗的巴赫塔兰地区。该地区的居民造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批土砖,并用其修建房屋和其它建筑物。与此同时,中东地区首个村庄在新石器时代在该地区形成。克尔曼沙赫居民是远古时期第一批发明陶器制作的人类,因此早期在该地区发现了很多此类历史遗迹。
在伊斯兰教之前,克尔曼沙赫的历史名胜更多的是伊朗萨珊王朝时期遗留下的历史遗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遗迹则是该省西北部的塔克波斯坦浮雕。石刻浮雕主要是阿德希尔二世、沙普尔三世和胡斯洛二世三位萨珊皇帝的雕像。该浮雕建筑群建于公元第三世纪,艺术和历史价值非凡。与此同时,浮雕上还刻有巴列维语铭文。
贝希斯顿铭文又名贝希斯敦铭文,位于贝希斯顿山脉克尔曼沙赫市30公里处,是阿契美尼德时期遗留下的遗迹,是一个多语种的铭文。三种不同的语言古波斯语,埃兰语,阿卡德语的楔形文字书写的同一篇文章被刻在其铭文上。公元前522年,波斯帝国皇帝大流士一世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为了颂扬自己,他让人用埃兰文、波斯文和巴比伦文三种文字把其战绩刻在悬崖上,史称“贝希斯敦铭文”。于2006年被载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在第11世纪的大塞尔柱帝国时期,克尔曼沙赫被选为库尔德人聚居地区最重要的城市。在恺加王朝时期,该省再次成为名省。由于该市位于北向南,东向西两轴的交叉路口,且与伊拉克接壤,处于卡尔巴拉和纳杰夫圣城的要塞,因此该省被视为交通要道。
在伊拉克对伊朗发动的侵略战争中,克尔曼沙赫省是核心战区之一,甚至在正式开战之前,一度陷入了陆战和空战冲突之中,成为了敌军打击的目标。伊拉克对伊朗发动的侵略战争始于该省,也结束于该省。该省英勇的人民在战争期间顽强地与侵略者作斗争,坚定地捍卫着自己的祖国。
克尔曼沙赫省是伊朗的农业中心,该省的大部分经济收入来自农业。克尔曼沙赫是通往圣地的大门,是丝绸之路的过道,是伊朗多民族居民的聚居区,还是拥有数千年古老文明的古城。鉴于该省在伊朗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享有巨大重要性,因此该省在今年的7月27日被命名为“克尔曼沙赫-文明的摇篮”国家日。
在该省发生地震的消息传出后,伊朗政府第一时间全力展开灾区救援行动,并为灾民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伊朗全国人民也纷纷展开募捐活动,这再次体现了伊朗人民在危难时刻所表现出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伊朗人民的热忱值得称道,这也是灾民创伤的“创可贴”。
灾难发生后,伊斯兰革命领袖大阿亚图拉哈梅内伊第一时间敦促政府和伊朗全国人民投入到营救工作中。
过去几天,社交网站活动人士也纷纷通过各种方式发布灾区民众所需生活用品的信息。在这之中,艺术家和运动员做出了巨大努力。德黑兰体育界人士15日在德黑兰沙希德·希尔瓦迪体育场集合,为震区灾民募集救援物资,并将其发送到灾区民众手中。
除此之外,为了向灾区民众提供帮助,运动员基亚努希·鲁斯塔米将其在里约奥林匹克运动会举重比赛中摘得的金牌进行拍卖。这位克尔曼沙赫体育健将在信中说:地震再次发生了,数千万伊朗人心如刀绞,沉浸在失去同胞的悲痛之中。灾区英勇的人民古往今来一直处于保卫祖国的前沿。今天,这些英勇的人民再次遇到了天灾,他们伸出双手,期待广大人民群众的救援。
与此同时,伊朗残疾人国家队运动员萨莱·贾瓦马尔迪也将自己在里约残奥会上获得的金牌拍卖,以此来帮助灾区民众。她就此表示:在地震发生后,我看到伊朗体育界人士纷纷伸出援手向灾区民众提供帮助,我也在想,自己作为一名残奥会运动员应该为此做点什么,最后我决定拍卖金牌,为帮助灾区民众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